我国是知名的传统手工地毯之乡,中国地毯工艺的历史,文献可追溯到300多年前;有实物可考的,也有2000多年。它始于西北高原牧区,当地居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,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,织出绚丽多彩的跪垫、壁毯和地毯。由于维、蒙、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,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东各国互相交流,逐渐形成了的古代中国地毯艺术。
北京地毯
北京地毯大约始于元朝,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。大约在清同治年间,有一位喇嘛曾带了两个徒弟从西藏来到都城北京,在报国寺设立了地毯织制所,将西北地毯的技艺带到了京城。
新中国后,新式地毯在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先后创作设计了古纹式、锦纹式、宫殿式、民族式、风景式、燕京式、古绣式等新图案,出口很受欢迎。1973年所创作的古纹式图案,吸收了我国古青铜器、陶器、漆器、锦缎、丝绸等装饰纹样而成,在日本和欧美市场上是非常畅销的。锦纹式图案,是1974年根据锦缎图案设计而成的。民族式图案是1977年根据我国少数民族蜡染、挑花、刺绣等图案而设计的,纹样夸张而变形,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。1981年,北京“天坛牌”地毯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。
天津地毯
天津地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天津历来是一个出口的商埠,又是黄河流域优异羊毛的集散地,同时在洗染、剪片等工艺上也很先进,因而成为我国主要地毯产区。其中以90道典雅裁绒地毯为代表,它选用的是优异羊毛,弹性好,编织技艺高超,图案华丽,经剪片后有立体感,化学水洗后毯面有绸缎般的丝光效果。1964年,天津地毯曾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奖。1972年以来,他们又创制了一批新品种,如古典式120道的图案有青铜、汉画、蔓草、花鸟、锦绣等,投产后,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品牌产品。特别是1974年赠送给联合国的大型艺术挂毯“长城”宽10米,高5米,重560市斤,形象地再现了我国万里长城的壮丽雄姿,葱茏的群山,阳光普照。象征着中华民族和力量的长城,峰燧挺立,曲折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巅,由近而远,时隐时现一直伸向遥远青翠的群山,消失在波涛起伏、云雾回荡、阳光灿烂的无际山海之中。古老的长城,在金色的阳光和翠色群山的衬托下,显得更加生机勃勃、壮伟绮丽。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,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只是古长城的雄姿,而是现代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貌。它是由15名织毯工人用了240多种颜色,六亿五千三百万根毛纱同时操作,花了100余天而完成的,至今还陈列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厦的休息厅内,得到成千上万的旅游者的赞赏。
宁夏仿古地毯
宁夏是西北水陆交通的要塞,自古以来就是藏、蒙、新、汉民族文化的汇集地。而河套地区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农牧业,又是出产优异羊毛的理想的产区。仿古地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相传在康熙年间,织毯匠师马托来到宁夏,发现了当地优异的羊毛,于是便开始在银川织造地毯,并把技艺传授给了姓唐、呼、邢、胡等四位艺人,从此宁夏地毯开始进贡朝廷,并流传国外。
在工艺上由于使用了植物染料,所以色泽浑厚,久不褪色。在艺术上他们广泛地吸收了新、藏、蒙、汉族和古代阿拉伯、印度、罗马等国地毯的优点,并借鉴古陶瓷、金属器皿、织锦、壁画等传统艺术,形成了古朴、严整而清丽的艺术风格。色彩以黄、蓝、驼3色为基调,采用槐黄、苏木、靛蓝、橡壳驼植物染料染成,经久不变。知名的“白三蓝”地毯,由深浅不同的3种蓝色组成,借鉴了明代青花瓷器的艺术效果,在国际上也是·享有盛誉。
新疆和西藏地毯
新疆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生产地毯的地区。在古代文化历史中,它与知名的波斯毯相互借鉴、交流,形成了以几何形图案为主,装饰丰满、色彩艳丽、宛如繁星的艺术风格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藏地毯的风格粗犷豪放,浓红艳绿,粗枝大花,别具一格。
【宾馆地毯】采用优异的羊毛,再经过选毛、洗毛、梳毛、染色、织毯、水洗、剪片等工序加工而制成的。它具有毛质优良、图案典雅、技艺独特的特点,在国际上独树一帜,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工艺品。